青声说节气丨今日小暑:小暑翩然,诗意未央
2025-07-07 07:07:0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 | 编辑:唐麒斌 | 作者:蔡润钿、李欣奕、汪琰、廖秋予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190

大家好,欢迎走进青声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特辑,我是宣讲员蔡润钿。今天要和大家来分享的节气是“小暑”。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。”当太阳行至黄经105度,便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——小暑。它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热还未至极,但暑气,已经在空气里悄然蔓延。南方开始进入梅雨尾声,雷雨与闷热轮番登场,万物仿佛在为盛夏蓄势待发。

古人感知节气,总是藏在诗句中。在他们的笔下,小暑不是一句天气预报,而是一幅盛夏将至的画卷。唐代元稹在《小暑六月节》中写道: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竹喧先觉雨,山暗已闻雷。”风是温的,雷是远的,夏天一步步走得很稳,也很静。白居易有诗《消暑》:“何以消烦暑?端居一院中。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”夏天不该是奔波的,而是坐下来、听一听风穿过窗的声音。再看唐代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”树荫正浓,风过水亭,落日之后,是月亮静静升起。而南宋的杨万里在《桑茶坑道中》写道“晴明风日雨干时,草满花堤水满溪。童子柳阴眠正着,一牛吃过柳阴西。”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,营造出生机无限的意境。

《逸周书》记载,小暑分为三候:一候,温风至——风吹来不再凉爽,而是带着灼灼热意二候,蟋蟀居宇——地上太热了,虫子们开始往屋檐下避暑三候,鹰始鸷——烈日之下,猎鹰腾空,动作愈发敏捷。连虫鸟草木都感知到了“暑气初生”的节奏。

小暑这个传统节气藏着许多老人的“夏天智慧”。江南有“食新”的习俗——尝新米、煮新茶、吃刚下地的蔬菜,用最新鲜的滋味迎接暑气。些地方还保留着“晒书画、晒衣裳”,人们把字画、衣物拿出来在阳光下晾晒,既防潮去湿,也寓意清清爽爽、除旧迎新“暑羊”则是小暑最讲究的一道补: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汤,排汗祛湿,顺天而养。

民间还有一个传说,说小暑这天夜里,如果你躲在老树下静静听蝉,有缘人会听到一种“暑虫”的声音。那不是普通的蝉鸣,而是它们在提醒人们:莫贪凉水,莫误午睡,莫违天时。老人说,人听不懂,虫却懂。天有节令,万物皆知。

小暑已至,暑气将盛。光和热正浓,蝉鸣与雷声都是天地的回应。不用急着去追赶夏天的热烈,也别怕它的沉闷。就让这个节气,慢慢铺展开来,热一场,静一场,亮一场。小暑,不过是盛夏写给人间的第一封情书。好了,本期的青声宣讲就到这了,我们下期再见!

责编:唐麒斌
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
要闻
时事要闻
主题报道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